如果不是因为年龄,林希妤一定会选择和她的同门师姐冯珊珊一样的道路——直接进军LPGA。2013年刚开始,林希妤刚刚踏上欧巡征程就已经遇到了最让中国球员头疼的签证关。2月,因为比赛时间太近,她只来得及办澳洲签证,所以被迫放弃了去新西兰参赛。不过,在这个成熟乐观的16岁女孩眼里,她最终会把欧巡赛当成跳板,走上LPGA赛场,而眼前这些困扰不过是最终究会被跨过的一道道小坎而已。
林希妤总会让人想到冯珊珊:同样来自广州青少年球队、同样是广州体育局子弟,小女孩甚至并不避讳自己因为妈妈和冯珊珊的父亲、广州市高协秘书长冯雄熟识,才被“特招”进球队。“我跟广州队其他的队员其实不太一样,很多人是因为打到一定水平,冯雄叔叔觉得有潜力才被选进去的,但我纯粹是因为妈妈以前是运动员,而且在体育局工作,所以直接就进了球队。冯叔叔一开始也对我说过练就要练要出成绩,爸妈觉得我读小学也没什么事,就让我去玩玩。”
8岁学球,虽然第一次去练习场就看到了冯珊珊和不少球技了得的师兄师姐,但林希妤对高尔夫却并没有一见钟情。“一开始天天空挥,偶尔捡几颗别人的球打,很没意思。但我还记得第一次可以打整筐球时的兴奋:哇,这么多球怎么打得完?”真正让她坚持下去的是好胜心:学球一年后她第二次参加比赛就拿到第三名,“我当时感觉很不错,一百多杆还能拿奖,高尔夫可真容易。”
高尔夫当然不是孩子想象中那么简单,但一个接一个的目标让好胜的林希妤还来不及产生厌倦,就已然心甘情愿地走上了巡回赛球员的道路。
“你知道么?经历过亚运会之后,我遇到任何问题都会这么想:那时候都能过去,接下来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了!”这样的话从一个16岁女孩口中说出来,未免有些夸张,但那场亚运会的确改变了林希妤,无论是球技还是抗压能力。
“准备亚运会的时候我刚刚从青少年转到业余时期,在业余比赛上没有什么成绩,一个冠军都没有,”即便是回忆,林希妤依然能感受到广州亚运会前紧绷的神经,“那一年每一天都有很大的压力,每一场比赛都很重要,好像没怎么放松过,也开始了解一些很残酷的事实:打不好,你就会被换下去。这跟以前打比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以前会想,这场没打好,下场努力就是了,这场没状态,等下场再调整。但当时没人会等你,你需要证明给大家看——只有把状态调整到最好——你才能得到上场的机会。”
***
从进入国家队试训到正选队员,再到亚运会参赛球员和团体银牌获得者,从15岁参加美国女子公开赛,到16岁成为中国女子巡回赛最年轻冠军获得者,再到通过资格考试获得欧巡赛全卡的最年轻中国女球员,林希妤一路向前的速度丝毫不逊于冯珊珊。
职业旅程表面上一帆风顺,但林希妤知道自己遇到过的种种挫折和收获。2012年8月,一张姗姗来迟的英国签证让她彻底放松了心态。“之前国家队一直用因公护照,但因为法国的依云大师赛和英国公开赛时间很接近,所以我需要用因私护照去办英国签证。”第一次自己办英国签证的林希妤遇到麻烦事:因为不满18岁,她申请签证时在监护人一栏里写了教练迈克·迪奇的名字。迈克当时带球员在荷兰参赛,两人原计划在机场会合,但没想到林希妤直接被拦在了广州机场,原因是没有监护人陪同。“我们去找广州总领馆,迈克去找英国海关,协调了很久也没办法,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就在林希妤失去希望的时候,广州总领馆为她重新特批了一张无人陪伴儿童签证,第二天她飞往英国,赶在比赛开始前一晚的夜里到达赛场。那场比赛她发挥不错,在这场女子四大满贯赛上排名第29位,一扫依云大师赛上被淘汰的低迷。
“可能是经历过这些之后,心态反倒平和了,去年我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想过会发生的问题,当然也有没能解决的,但也有一些出其不意解决掉的,就像这张英国签证,哪怕你想要放弃,但很可能老天帮忙,不会有绝路。”
一个月后,16岁6个月17天的她赢得滨海财富广场天津挑战赛冠军,刷新了此前有业余选手冯偲敏创造的中巡赛最年轻冠军纪录。10月,她又在无锡的SRIXON XXIO女子公开赛上再次夺冠。第二个冠军让她真正拥有了冠军球员的自信。
“在天津的那场比赛,我是在完全没有期待的情况下夺冠的,三天都发挥得很好,一路领先到最后几洞出了些问题,但还是好运地赢了。”天津挑战赛夺冠后,林希妤的心态开始有了变化,她对自己开始有期待,也经历了几场比赛的挫折,直到无锡她和同为“95后”球手的刘钰一战。“在比赛上我很少有反败为胜的经验,向来都要靠一路领先。”无锡的比赛上,林希妤第一天打出+6,落后了刘钰7杆之多。“所以打到第三轮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赢的念头,直到最后一天的最后几洞。”打到第12洞时,林希妤发现自己落后3杆,刚开始唤醒希望,到了最后4洞时又发现自己落后了4杆。“我也就坦然了,彻底放开打,追不上也不是自己的错了。”但林希妤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那样的时刻依然会萌生自己会赢的想法,她在很难的两洞抓鸟。打完18洞接受采访时,她才知道刘钰失误,落后了自己两杆。“记者采访的时候,我忍不住胡思乱想,很害怕刘钰在第18洞第二杆直接打进去,中途我还特地停下来,听到她们进攻果岭后没有很响的欢呼声时,我才继续接受采访,才确信自己真的赢了。”
“虽然那奖杯怎么看都该是刘钰的,但那场比赛让我第一次感觉自己气场好强大,觉得自己真的很厉害——没什么不可能的,只要想要就尽力去争取。”就像当年的亚运会一样,林希妤在关键时刻把状态调整到最好,随时做好了迎接欧巡赛资格赛的准备。
对来自中国的女子球员们来说,美国和日本巡回赛其实是更理想的选择。前者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后者离家近,奖金可观,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巡回赛都没有欧巡赛那么复杂的签证问题。面对自己梦想的LPGA巡回赛,林希妤被困在18岁的会员年龄限制之外,所以只能将欧巡赛作为跳板。
在资格赛到来之前,2011年开始担任国家队女队主教练的迈克·迪奇就对林希妤打了包票:“只要普通发挥,她就能考到欧巡赛的资格。”几场大赛积累起来的信心加上教练的鼓励,林希妤在摩洛哥的女子欧巡资格赛上压力并不大。“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资格赛,我没什么经验,而且第一关时我的铁杆和推杆状态都不是很好,但迈克告诉我,第一关怎么打都会进的,要把目标放得远一点,把注意力集中在更高的目标上。他问我:‘只有资格赛的前五名有机会参加2月在澳洲和新西兰的比赛,你想参加吗?’”
可以说,曾经在大卫·利百特上海学院担任教学总监的迈克是最了解林希妤状态和表现的人,国外的大赛,他也常常会为弟子背包。“我很感谢他的了解,我在球场上表现的反应和变化,他都看得出来,遇到一些烦恼和担心的时候,我也会主动跟他说。有时我在赛场上压力大对他发脾气,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知道我只是需要发泄。但我回到房间一定会向教练道歉,他会告诉我,今天的情绪管理做得不好。我们之间的交流很轻松,说什么都可以。”
就这样,林希妤终于熬过了摩洛哥的9天马拉松资格赛,“我在那里住了23天,因为网络不好,每天只能上上QQ和微信,基本是与世隔绝。”她在资格赛第二关的第二天打出-5,终于摆脱了前5天成绩始终不好不坏的沉闷。“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其实比想象中好很多,后面就彻底放松了。”她最终名列第五,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
相比仍在学校读书的同龄人,16岁的林希妤觉得自己“太老了”,“有时候跟同学一起出去,发现遇到事情大家思考的角度和处理的方法都不太一样,有时候也会好奇——明明都是16岁,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
她确实已经不是普通少女,2012年她的职业奖金收入将近50万人民币,这笔对大部分同龄人来说的天文数字就存在自己的银行账户里。“爸妈说他们负责抚养我到18岁,所以我18岁前的开销都归他们管,那些钱等我成年之后再自己分配。也许我会送自己一部车,不过第一部不会买太好,因为可能会经常磕磕碰碰。”
常常在路上旅行的她有着一些属于小女孩的爱好和奇思怪想:有一段时间她迷上了十字绣,只要回到酒店就绣上两三个小时;她喜欢看日本动画,没事的时候翻一些自己也不太明白的书,比如前一段那本《走吧,趁我们还活着》和妈妈推荐的《水知道答案》;她喜欢看谍战小说,总期待有一天拥有小说主人公那些超人的技能;幻想自己住在英国——“去年英国公开赛的举办地是个超美的地方,很多名人住在那里,到处是双门跑车,路上的人都穿得很绅士、很优雅。”
她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妈妈说我还太小,现在喜欢的以后肯定不喜欢。”但她不能接受在公众场合抽烟的男人,“也许是因为我爸,当年妈妈一怀孕,爸爸就为我把烟戒了。”小女儿心中的父亲就如同超人一般,无所不能:他懂力学,以前总会跟我讨论高尔夫的原理;当年他想要去美国,为了怕一家人吃不好,他还特地考了个厨师证,在我们家妈妈是小炒级别,大场合必须爸爸出手。
2013年新赛季的开局对林希妤来说算不上太好,也算不得太坏:在2月欧巡赛的首站比赛Volvik RACV女子大师赛上,她名列第27位,算是平稳开局;但随后的LPGA澳大利亚女子公开赛资格赛,她没能晋级。不过,情人节回到父母身边,重新振作之后,林希妤依然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即使将来还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但她终究会像过去那样——“大难不死,化险为夷”。